秸秆禁烧和高价值利用的政策背景
秸秆高值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是中国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地方政策陆续出台将加速秸秆产业化进程。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中的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提出: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秸秆作为农村重要的固废资源,行动中提到要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
粮食产量增产,农作物秸秆废料也大大增多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球领先水平。2021年,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从品种看,稻谷、小麦、玉米增产。稻谷产量4257亿斤,增加20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739亿斤,增加54亿斤,增长2.0%;玉米产量5451亿斤,增加238亿斤,增长4.6%。中国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资源量占比较高,或成为生物制造的主要原料。
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秸秆一部分(主要是根部)用于肥料化处理,根部以上部分用于制作饲料或直接焚烧。秸秆直接燃烧极大的污染环境,目前已经被禁止。秸秆还田用作肥料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切碎的秸秆在秋季埋入土壤当中,随后进行播种。由于秸秆之间的空隙较大,使得种子很难直接接触到土壤,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发芽率。而且秸秆埋入地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化作肥料,使用起来并不现实。而且秸秆还田也容易增加土壤的病虫害,秸秆上寄生了许多虫卵病菌,秸秆还田后虫卵也到了田里。虫卵在土壤中孵化生出新的害虫将危害农作物的生长。用作饲料时储存和运输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秸秆再利用上还可以用作燃料乙醇和制作高值化学品,但是这两种方式前期的投入和生产成本非常高,并且需要较为严苛的环境条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用。[/vc_column_text]
“另辟蹊径”秸秆利用的新出路
将秸秆加工成压缩颗粒燃料是一种先进的生物质利用的方式。燃烧后生成的灰分是优良的天然肥料。目前生物质“颗粒”燃料气化燃烧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燃烧方式,符合国情,对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秸秆稻草类原材料制作成颗粒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能作为牛羊饲料使用。制作饲料颗粒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秸秆直接运输和储存的不便。将秸秆制作成燃料颗粒相比燃料乙醇和化学品前期投入和生产成本更少。你只需要找到一家专业并且经验丰富的颗粒设备制造商,他们会根据你的原材料情况,产量要求设计出符合您使用的生物质颗粒生产线方案。
秸秆、稻草、牧草等做颗粒的基本步骤
工艺流程:
- 旋切粉碎:使用旋切粉碎机把秸秆粉碎到8mm以下;
- .烘干:粉碎好的物料经过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
- 制粒: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料仓后通过螺旋蛟龙进入制粒机制粒。
- 冷却:高温颗粒通过输送带进入冷却机冷却;
- .包装:冷却后的颗粒进入包装机包装。
工艺优势:可适用的原料范围广泛,颗粒成型效果好,政府扶持力度大。
秸秆燃料颗粒的发展前景
秸秆燃料颗粒是通过利用农林废弃物再加工的成型清洁燃料,在燃烧的时候没有污染,对环境影响小,它属于可持续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秸秆颗粒燃料是完全可以代替煤的,虽然热量稍逊于煤炭,但是其它地方稳胜煤炭。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节能、环保的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生物质能将和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新能源一起成为代替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神器”。